孕期知識
寶寶總流口水,栗子粥來解決
2015-07-28摘要:栗子粥是一個較佳的補脾食療方,此方更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流涎癥。方中栗子性溫味甘,能健脾益腎、厚補胃腸;大棗味甘性平,有健脾和胃、補益氣血功效;茯苓有補脾利濕,寧心安神作用;大米乃“五谷之首”,性甘味平,能補中益氣、健脾養(yǎng)胃。諸味合用,能起到健脾燥濕、和胃攝涎作用。
安徽讀者朱女士薦方:我的孫子今年2歲,老愛流口水,下巴還紅紅的。有親戚告訴我一個方子:栗子、大棗各10枚,茯苓15克,大米50克。將茯苓研細,大棗去核,先將大米煮沸后,下大棗、茯苓、栗子等,煮至粥熟服食,每日1劑。服一個星期后,口水減少,后完全不流了。
成都中醫(yī)藥大學副研究員蒲昭和點評:小兒“流口水”,中醫(yī)稱之為“滯頤”(流涎不收),本癥多見于3歲以內(nèi)小兒。中醫(yī)臨床認為,小兒流涎可因脾胃積熱或脾臟虛冷引起,但流涎日久不止,以脾虛居多。脾胃虛寒證主要表現(xiàn)有,涎液清稀,多如漏水,下巴濕爛作癢,面白唇淡,四肢不溫,啼聲低弱,大便稀溏,舌淡苔白,脈沉遲,指紋色淡紅等。
栗子粥是一個較佳的補脾食療方,此方更適用于脾胃虛寒所致的流涎癥。方中栗子性溫味甘,能健脾益腎、厚補胃腸;大棗味甘性平,有健脾和胃、補益氣血功效;茯苓有補脾利濕,寧心安神作用;大米乃“五谷之首”,性甘味平,能補中益氣、健脾養(yǎng)胃。諸味合用,能起到健脾燥濕、和胃攝涎作用。
Copyright ? 2024 杭州伊養(yǎng)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版權(quán)所有 網(wǎng)站使用條款
浙ICP備11048822號-1 技術(shù)支持:鼎易科技